2025年7月3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举办“一米阳光”家长法学院成立一周年活动,全面总结一年来家长法学院工作成效,发布家长法学院小程序,设立“法护万家”普法驿站,建强“线上+线下”司法赋能家庭教育学习阵地,为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注入司法新动能。北京市人大代表谭彩芝、政协委员赵一凡,平谷区妇联、民政局、团区委等相关部门代表及法治讲师、心理专家、家长学员、群众代表、媒体记者等100余人共同参与活动。
展开剩余86%活动在视频短片《让一米阳光照进千家万户》中温情启幕,短片以家长法学院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班学员真实案例引入,生动呈现司法力量助力“迷途”少年重返校园、化解母子沟通坚冰、扭转“重知识轻心理”教育误区等三则典型案例,直观展现家长法学院立足审判职能延伸司法服务,针对家长需求分类施策,有效破解家庭教育指导实践难题的积极探索。
“2024年5月,平谷法院成立全市首家家长法学院,打造‘聚焦专门学校问题少年矫治、创伤少年心理疗愈、涉未案件源头预防’的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既讲法律又教方法,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和亲子沟通技巧。”据平谷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家长法学院执行院长白雪英介绍,“自成立以来,家长法学院构建起‘1+1+3’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即以党委领导为核心,以家长法学院为枢纽平台,聚合法律、心理、实践领域专家智库,建强案件审判、家校互联、社会共育三大服务阵地,深化职能部门信息互通、联合矫治、资源整合三项协同机制),邀请知名专家讲授大咖讲堂2期,并举办3期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班等系列活动,覆盖4000余名家长学员,探索出党委领导、多方聚力、社会协同、司法领航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
活动现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庭长李洛云、平谷区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副书记张玉娟为第三期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班优秀学员及教师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优秀教师、学员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呼吁更多家长参与学习。
学员代表与子女共同演绎诗朗诵《是妈妈是女儿》,通过孩子诉说成长困惑、母亲耐心解答的双向对话,将依法带娃的司法温度融入艺术表达,生动诠释亲子间深厚情感,引发全场热烈掌声。
为推动司法赋能家庭教育指导数字化升级,打造“移动的家长法学院”,在平谷区委政法委统筹支持下,平谷法院联合区教委等部门开发“一米阳光”家长法学院小程序,平谷区教委副主任张国喜现场宣布小程序正式上线,该平台集成课程学习、在线咨询、实践活动预约、心理自测、知识库查询及AI数智答疑等功能,汇聚50余名法律、心理、教育领域专家资源,试运行期间已在3所中小学试点,覆盖4000余名家长。
随后,平谷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齐晓丹与平谷区教工委书记刘万岭共同为“法护万家”普法驿站揭牌,该驿站将覆盖全区中小学,通过定期开展法治课进家长会、普法大集、学法亲子活动等形式,推动家庭教育指导走进学校、走入家庭,助力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发力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
“‘一米阳光’家长法学院是区未成年人保护及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专门学校工作相辅相成,构建起教育挽救问题少年、赋能提升家长素养的双向促进机制。”平谷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子腾充分肯定了家长法学院成效。他强调,下一步要将家长法学院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努力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推动平谷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单元”。要发挥家长法学院平台聚合效应,各职能部门要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形成“部门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要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平谷模式”,扩大品牌影响力,营造全区家庭教育良好氛围。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雪峰对“一米阳光”家长法学院及平谷法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家长法学院的探索创造了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方面宝贵的“平谷经验”。他指出,要始终坚持党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绝对领导,努力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司法护航、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大格局;要积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家庭教育领域的新趋势、新问题,切实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让家长法学院成为家长们可信赖的“智囊团”与“加油站”。
代表委员说
北京市人大代表、平谷区第七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谭彩芝
我多次参与平谷区“一米阳光”家长法学院活动,在日常办学中,我深知家校协同对孩子成长的关键意义。家长法学院聚合“法治+心理”专业课程,指导家长懂教育、会沟通,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发挥着实实在在的作用。特别是在家长法学院实践经验下,平谷区推出的家长法学院小程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家庭教育指导“一触即达”,这样便捷高效的学习平台值得持续优化推广,赋能更多家庭。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方桥律师事务所主任 赵一凡
平谷区“一米阳光”家长法学院创新方式方法,为家庭教育注入专业力量,让家长有处学、学得会,从源头上改善亲子沟通与家庭环境,有效避免了未成年人因家庭教育缺失引发的犯罪风险,这种从家庭根源解决问题的思路,值得广泛推广与借鉴。我同时注意到家长法学院有效解决了家庭教育指导令落地难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做法范式,希望能够持续探索,打造更为完备的配套机制,持续建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防线。
供稿:北京平谷法院
作者:赵雪潇、乌云嘎、李洋杰
摄影:郑晓娇
编辑:胡凯程 刘宇航
审核:王亚楠
发布于:北京市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