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睡前想着再刷一会儿手机,结果一晃就到了深夜,第二天起床像在渡劫。其实,很多人以为偶尔晚睡无伤大雅,但“睡前玩手机”背后的健康隐患,可能比单纯熬夜还要严重。比起晚上多熬半小时,睡前的某些习惯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尤其有三种行为,真的不建议再做。
睡前刷手机,其实远不止是熬夜这么简单
现代人离不开手机,不管是回微信、刷短视频,还是追剧、网购,手机成了睡前的标配。有的人认为,只要不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看一会儿没什么。但事实却是,睡前刷手机对大脑、眼睛、身体节律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中更深远。
首先,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直接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本来是帮助人们入睡的“天然安眠药”,但屏幕蓝光会欺骗大脑,让它误以为“现在还很亮,不用睡觉”,结果整个人处于“假清醒”状态,即使关掉手机想睡,脑子也难以马上安静下来。很多人以为失眠是自己压力大、睡不着,其实罪魁祸首就是睡前手机。
更别说长时间注视屏幕,眼睛会变得干涩、酸胀,久了甚至会影响视力。与此同时,手机上信息量巨大,各种八卦、热点、工作消息容易让人越刷越兴奋,大脑迟迟停不下来。久而久之,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加剧白天的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说,睡前玩手机,不仅是“晚睡”那么简单,而是把你原本应该休息和自我修复的时间,彻底打乱了。就算你勉强入睡,也容易浅眠多梦、频繁醒来,第二天精神差,循环越来越差。
除了玩手机,这三种睡前行为,也在悄悄损害健康
第一,睡前暴饮暴食。
不少人晚上忙了一天,习惯下班后大吃一顿或者临睡前“来点夜宵”。其实,胃肠在夜晚本应该进入修整和排毒阶段,夜宵却让它们不得不加班。结果不仅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胀气,时间长了还可能影响肝脏、胰腺等器官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吃得晚会干扰身体的昼夜节律,睡觉质量直线下降,第二天醒来反而没精神,甚至容易发胖。
第二,带着情绪入睡。
有些人白天受了委屈、烦心事,习惯晚上“复盘”,越想越气,甚至会和人隔空争辩到深夜。这种“带着情绪睡觉”,其实对大脑和心脏都是巨大负担。心跳加快、神经紧张,整夜睡得不踏实,时间一长,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早搏等慢性问题。与其翻来覆去,不如在睡前试着做几次深呼吸,学会“暂停”思绪,给自己一点安静的时间。
第三,依赖安眠药或酒精入睡。
有些人失眠习惯性“靠药物/喝点酒”,觉得这样睡得快。但药物和酒精其实会干扰深度睡眠,虽然能帮助短暂入睡,却让你整晚浅睡易醒。更危险的是,长期依赖后容易形成“药物性睡眠障碍”,一旦停药就更难入睡。酒精对肝脏的伤害更不用说,偶尔一两次尚可,长期依赖就等于在消耗身体的健康底线。
想睡得好,学会和自己温柔告别这三种习惯
睡前的这些小习惯,反映的其实是我们对自我身体的态度。手机再好玩,也不如一个踏实的好觉来得实在。想要改善睡眠,睡前最好提前半小时放下电子设备,让房间暗一些,做些拉伸、听点舒缓音乐,让身体慢慢降温。晚饭尽量提前,别等到饿得难受才想吃夜宵;遇到糟心事,不妨试着写下来或者转移注意力,让情绪在夜晚慢慢平复。
安眠药和酒精,更不要依赖,实在睡不着可以尝试泡脚、冥想、呼吸训练等天然助眠法。你会发现,真正的好觉,不是靠手机刷走困意,也不是靠药物哄骗自己,而是从温柔对待自己开始。
很多健康问题,其实都是“夜晚不自律”积累的结果。别再小看睡前的这三种行为,给自己留一段安静的夜晚,比什么都重要。
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